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陈克新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交流指导,并作了题目《塑性陶瓷:从梦想到现实》的学术报告,我院全体教师,以及来自机电、生化和土木等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陈教授围绕陶瓷脆性这一世界性难题,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提出构建α相/β相氮化硅共格界面,通过“共价键断裂-旋转-再键合”的方式,引发类似金属中的位错运动,成功实现氮化硅陶瓷的室温压缩塑性,其室温压缩塑性形变高达20%,压缩强度提高了 2.3 倍(约 11 GPa),创下了最新纪录;首创性地提出了向金属“借位错”的策略,进一步实现了陶瓷的大变形拉伸塑性,陶瓷的拉伸形变量可达39.9%,强度约为2.3 GPa,颠覆了人们关于“陶瓷不可能具有拉伸塑性”的一贯认知;展望了塑性陶瓷材料可能引发的颠覆性技术,分享了其团队未来的工作设想。在讲座互动环节,参会教师就报告内容和自身科研疑惑纷纷提问,陈教授皆予以耐心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陈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讲解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极大地拓展了我校教师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地激发了我校教师的创新思维,为我校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报告人简介:陈克新,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毕业后加入清华大学材料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4至2024年任职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材料一处处长、基金委首批二级教授。2024年加入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材料研究学报、硅酸盐学报、科学通报、J. Materiomics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研究,曾作为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承担"十五”首批国家863项目。迄今在Science(通讯作者2篇)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J. Am. Ceram. Soc.等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应邀发表综述8篇,出版专著4部。尤其,率先报道氨化硅及氧化镧陶瓷材料的室温压缩和拉伸塑性(Science, 2024, 385: 422-427; Science, 2022, 378: 371-376),为解决陶瓷室温脆性这一世界性难题打下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引起国际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被Science、Nature、Nat. Mater. 等期刊作为亮点工作进行专题评述,并被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Phys.org网站、科学通报等著名学术刊物和媒体评价为“突破性成果、在陶瓷材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编辑:杜鹃
审核:许第发、陈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