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1978年,作为长沙学院发展源头之一的长沙职业技术师专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化学专业师范生,并设置化工材料方向。2002、2006和2013年,学校顺应地方节能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分别创办环境保护专科专业、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功能材料本科专业,并与相关专业共同组建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原)。2022年5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配置,强化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服务先进储能材料、环境净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地方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能力,对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原)进行调整,正式成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功能材料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43人。

学院历史沿革

2.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比例91%,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74%。教师队伍中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各1人,长沙市优秀杰出创新青年1人,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1人、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湖南省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湖南省海外名师1人;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8人,拥有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国家专业技术转移人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专家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52%,是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人才培养

学院下设功材材料和环境工程2个专业教研室、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构建了材料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环境污染控制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4个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心,拥有实验室场地面积3800平米,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院坚持“产出导向”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探索与实践“一主线双驱动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跨界能力、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新材料人”,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年来,学院在校大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19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9篇、获得授权专利12项,学科竞赛获奖45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国家级14项、省级一等奖16项;学生平均考研录取率30.5%、初次就业率94.4%,为地方新材料和环保等企业培养毕业生2000余名,其中约71%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20余名毕业生创业成功,涌现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内的优秀毕业生100余名。

4.学科建设

学院是“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的主要支撑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科排名全国前13%,功能材料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打造了光催化工程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2个省市科研团队,搭建了环境光催化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能源光催化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科研平台,拥有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设备32台套,总值2363万元。学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到账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在Appl. Catal. B、Nano Energy、Chem. Eng. J.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6项,《动力电池用球形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铁碳微电解材料及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低能耗建筑用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技术成果助力企业新增产值超20亿元。

学院秉承“力学笃行”校训,紧扣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学校“三升”战略实施机遇,面向地方新材料产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内涵发展,坚守开拓创新,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强化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一流材料类学院。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1日



返回顶部